2023-06-20

很多人把“新品类战略”用成“新产品战略”的例子越来越常见,他们几乎分不清楚前者称霸市场、后者被称霸市场的本质区别所在。从前几年开始,我就频繁的接到,原先我服务过的一些项目中,有许多人离开出来创业,并把“新品类系列丛书中的品类理论”用于制定新产品战略中,据他们说,他们已经获得了一部分投资人的青睐,他们跟投资人说这是一种:“新型工具”、“不仅仅投入很低”、“快速的产品流通率”、“没什么成本”的有效方法。

 

我也是极其感到惊讶的,那时候我这么想:“还能这么用”,这些人简直是奇才啊!

 

但是在他们融到资金的同时,随之而来也伴随着另一些问题的浮出水面,而这些问题正是之前他们从未考虑过的,在我看来,稍有不慎,就可能面临功败垂成的下场。

 

他们在试验了一段时间之后,却发现了许多弊端,如:“没有一个正儿八经的品牌”、“投资人不愿意再注资了”、“因为模仿抄袭过于厉害,官司也多了起来”、“员工的流动率过高,因为进入门坎低,导致大家出去单干了”、甚至是投入的钱全部随着对“热度”的判断错误,而全部打了水漂。

 

当他们带着这些问题询问我该如何解决的时候,我其实也是懵的,因为在所研究的领域中,并没有花时间去考虑过:“如果不是新品类战略”而是“新产品战略”所可能带来的风险,应该如何有效防御。

 

所以我也是只能沉默不语(连笑声都不敢发出),因为这会被对方视为我不同情他们,还在取笑他们,而进一步对他们带来伤害。

 

并表示对于这些问题可能得从自身找原因,或者先探寻下这几个问题是不是有了答案,并试图在其中找到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

1. 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否之前就已经考虑过并知道,且代价也是我们能够承受的范围内,现在是否超出了可承受的范围;

2. 我们愿意为执行这份战略,将大部分的利润分给大家,并挽留住大部分人,尽管我们现在已经很辛苦,赚取的钱也已经很少了;

3. 缺乏投资人的注资,是否会是造成此战略无法再执行下去的主要问题,如果要吸引其他投资人,现在更好的办法是什么;

4. 如果不是为了空手套白狼,当初选择这份战略的初衷是什么,有什么理由支撑着你并愿意继续将此战略执行下去,答案在并非“利润”作为前提的条件下有效;

5. 如果还有机会回头,是否还愿意将自身企业的战略调整为效果明显、有效的“新品类战略”,虽然进度、难度在前期会较大,但也比执行“新产品战略”会在关键节点中爆发危机会好上许多;

6. 不选择改变的理由是什么、选择改变的理由是什么,客观的描述出来;

 

虽然我知道他们可能内心已经愤愤不平,状态起伏不定,有可能随时会朝着一个人撒出他们的“满腔怒火”,而且也永远不能成为我的顾客了。但还是尽自己所能做的最大努力与他们建立了后续的联系,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减少一些损失,以便他们能在“次浩劫”过后,还能保留有更多资源用于日后的力挽狂澜。

 

虽然我知道很多人把这种新产品战略定义为“机会”而非“浩劫”,但实际上,错误的应用品类理论,带来的确实只有“浩劫”而不存在“机会”之说,是一开始就应该被意识到的。如果继续这么继续下去,那么,不单单所有的“超近道”产品,为实现自己能最快的实现“经济增长”的幻想大概率落空,而且还会为自己惹来一堆的麻烦事。

 

因为在前面几次遇到此类情况时,我就意识到了:“这么下去很有可能不是个例存在”,因为短期之内已经出现了“反向发展”,如果只是概率性存在,自然是不可能这么集中性出现的。对于同时出现的这些原因,我虽然不知道怎么造成的,但不免会为他们的处境感到担忧,因为后遗症已经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出现,我担心后面还会有陆续这种“非常态化”的现象会继续发生。所以我就花了些时间,将几个比较重要的问题罗列了出来,并希望为以后能从中找出答案提供引导性思考。

 

事实证明,在将这些问题告诉不同的人之后,他们迅速的意识到目前所在做这些事情存在的“短板”有可能是致命性的。如果要在品类竞争中获得持续胜利,投机取巧的行为太过明显,那就有可能为自己先招来:“不是幸运”,而是“灾难”。那时候还特地拉了一个讨论组,讨论组合在这种情况下尽可能为他们减少到最低损失、在退出的时候能有效的积蓄足够力量。经过一周的长时间交流,有超过7成以上的人,做出了他们的决定:“摒弃新产品战略”,而将发展重心转向“新品类战略”中。

 

事情远没有达到这就结束,因为后续打算采用“新品类战略”的人,通过团队成员的指导,为他们找到一个具有品类价值的市场去发展,并迅速的建立起了所属的品类联盟。我记得那时候的品类联盟成立之初,有6个核心成员,其中2个成员熟读“新品类系列丛书”,并且共同作为品类联盟的决策者。

 

而这6个人中其实有1个人在此之前就应用过“品类理论”为所在企业提供项目服务,并为这家企业成功获得了一笔6000万的融资,而自己也相应的得了一些奖励作为后续创业的发展资金。该品类联盟在成立之后,通过一年时间的发展,其中有4个品牌,已经成功的实现了800万营业额的突破,而净利润居然高达8%-12%不等,这种情况其实还是比较明朗的,尤其是在第一年的时间里。

 

当初为他们选择的是“方便面”这一主品类,开创了“拉面”这一具有高额溢价空间的新品类。并由团队成员牵头,为他们寻找到了品牌名、品类名以及品类差异化等可用于外部市场中的核心武器,让他们稳稳的占据了新品类价值中:“爽滑(儿童)”、“Q弹(年轻人)”以及“嚼头(中年人)”等品类价值,并覆盖了几乎大部分年龄层。

 

如想要购买“爽滑”的儿童群体,父母会为他们选购对应的专业化品牌、想要Q弹的的年亲群体,会为他们选购对应的专业化品牌、而想要面嚼头的则会选购代表“这一品类价值”的专业化品牌。

 

这些具有品类价值的品牌,与他们的新品类战略高度一致。这些品牌几乎不是凭借着资源而诞生于市场之中的,皆是因为品类价值,而赋予了品牌足够的生命力。让品牌有所代表的同时,并在自己所深耕的新品类领域内:“各据一方肥沃土地”、“彼此间公平发展”、“而在行为上又彼此加强”、形成了一股令潜在对手胆怯的防御力量,从而阻止了许多同质化产品加入后可能带来的伤害。

 

据项目成员称,他们还私底下去找代表“爽滑”的品牌询问,他们的面是否也同样合适“中年人”食用,而对方客服人员表示,“中年人”并不适合购买他们的产品,因为他们的品牌是“爽滑”型领域的专家品牌,儿童了吃会比较合适,因为制作工艺上是专门针对儿童的消化来进行研发的。如果想要购买“中年人”适合吃的产品,这个领域中有对应的品牌,这个品牌的产品在口感上明显更有“嚼头”,他们应该才是最佳的选择,并且让团队成员可以去关注下他们的产品。

 

这在经过团队成员的考核之后,获得了团队成员的充分认可,并给他们点了一个大拇指。或许有许多人会想:“这样子服务顾客,客服有可能会下岗”。但其实,很早之前团队成员就已经跟这些品牌进行了充分的解释:“有舍才有得”,如果一个品牌什么都代表,那就什么都不代表了。有效的舍弃掉“自身所不擅长的领域”、而“只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内发展”,无形中可以避免掉许多“增长上带来的烦恼”,同时也避免了恶性竞争所可能带来的彼此伤害。在不伤及品类价值的情况下,还让自身的品牌与对应的品类价值进行了加固,无疑是一种持续盈利的最佳方法。

 

这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应该是这些企业,想要打造出一个专业化的品牌,并让这个品牌与具有高度差异的品类价值牢牢的捆在了一起,当顾客想要购买“某些品类价值”的时候,就会联想到对应的专业化品牌,从而让这些品牌变得越来越专业、越来越有信心的进行“良性发展”。

 

这也是团队成员为他们寻找的到的一条长线发展、持续盈利的有效方法,当然也得企业的管理者愿意耐得住寂寞,忍受住那些看似“产品很多就是盈利强”的错误认知。只有这样,品类价值才能充分的发挥出来,并让建立品牌成为一种有效的发展路径,并且新品类战略让带动中小企业的有序发展。

 

这些品牌目前在一些电商平台中已经积累了一定名气,而且每个月都有呈现出向上突破的稳固的市场份额,在连一线人员都深受新品类战略高度影响的企业里,新品类战略是很难发挥不出作用的。虽然他们暂时还无法跟那些大型且高度专业企业相比,但是他们也为自己谋取了一条“高于同质化发展”的光明大道,据去参加他们年会的同事称,这些品牌非常有信心将新品类战略持续下去,或许是3年、或许是5年,但这必然是最有效的一种发展路径。而团队成员也因此,顺利的拿下了他们企业未来五年的咨询合同,并作为前期付出所获得的回报。

 

经历过这件事情,我觉得企业确实有必要把“一套已经生成”的战略,记录下来,并在企业内部、外部不断告知所有人。在增强信心的同时,也不断的引导所有人做出一系列正确的市场判断。在这些企业不断回顾的过程中,带来的他们自身的好处是非常多的,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能随时提醒企业不要忘记“自己的品牌到底代表着什么”以及“当初寻找品类价值的艰难”还有后期“建立品牌时与品类价值的关联是多么的不容易”。

 

要知道企业管理者都是很健忘的,因为他们周边充斥着大量“庞杂信息”,这些“庞杂信息”会告诉他们:“你要这么做”、“那么做也可以”诸如此类不占根据的轻率言论。如果在此之前就能把新品类战略在内外部宣讲通透,那么这些人就可以起到共同监督的职责,尤其是对品牌在进行“一些活动时”的规范性,起到很大一部分的作用,并及时的告知管理者:“为何不能做这么做”而“为何只能这么做”的有效依据。

 

有利的发挥出当管理者在“忘记的时候”有人能直言不讳的进行“警示”,这些人会告诉管理者“当初你可是说这么做是唯一正确”的答案,企业除此之外并无其他选择,并让一开始有效的新品类战略,始终保持有效性。

 

主要原因其实还是由于与在品类竞争中充斥着太多诱惑、阴谋诡计有关,因为一套成功的新品类战略在制定的时候往往被分成不同的模块,所以在执行的过程中也会被拆分成不同模块,很可能的就是他们大概率会被分散到企业内的不同部门里,并由这些不同部门通过已经生成的新品类战略将信息转化为“外部可用”、“外部有效”的信息。

 

在这个过程中,其实信息很容易产生遗漏、忽视、甚至直接“篡改了原意”的情况发生,大家对于新品类战略的理解,总是很容易在通往学习的过程中,被其他看似有效信息的覆盖而重新产生另一种歧义的理解。他们会觉得“新品类战略”既然有效,那么是不是“新产品战略”也同样适用。而没有考虑到,“新品类战略”的有效性完全是根据寻找品类价值作为基础,然后在此基础上才是通过建立品牌,并让品牌与品类价值紧密的关联在一起后,才能形成“新品类战略”,最终才是获得持续、稳定的高额溢价。而后者既模仿不到形、也模仿不到字,只能通过发现“名称上的差异”,就错误的对前者进行“修修补补”,把需要投入的时间通过对战略错误的理解进行了“大幅度的缩短”,又将“模仿抄袭代替了发明创造”,这如何能获得成功呢?

 

所以,我们既然已经知道问题产生的原因,那必然要在这基础上,防范于未然了。因为通过一开始的大量宣讲,能清晰、有效的传播给“顾客”、“求职者”、“投资机构”、“第三方监管单位”以及舆论。因为这些都是“购买者”、“从业者”、“投资者”、“监督者”、甚至是旁观者,他们会无时不刻的紧盯着企业的一言一行。在企业管理者要犯错误的时候,及时的制止企业朝着不良的方向发展。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很容易获得有序的经营、部分在各司其职的作用下,不会轻易的忘记他们“为何要这么”的原因。一旦失去他人的提醒,那么当初蕴含在其中的成功逻辑,就无法通过一时间的“急速转换”而获得改善,而且对于现状也没办法立刻有着清晰认识,那么落下的自然一面相悖的局面,“他既然不清楚,那我也不清楚了”。

相关文章

2023-01-04

《开创新品类》第五章第4节:新品类拥有远大前景

对于中小品牌而言,通过“开创新品类”的方式来赢得胜利是非常明智的选择,也会更有利,因为新品类是一步一步演化的,新品类可以让开创者如坐飞机一般稳步起飞,然后在云霄中畅游!

2023-08-22

咨询顾问玄机

玄机,豪威尔咨询总裁、咨询顾问。出版书籍包括《开创新品类》、《新品类》、《新品类战略》等前沿新品类理论书籍。象屿集团首席新品类咨询顾问,青拓集团新品类咨询顾问。新品类理论创始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新品类开创及落地专家。

2022-04-09

橄榄油市场机会分析

从目前数据上来看,橄榄油市场还未全面饱和

2023-02-16

《开创新品类》第七章第5节:如何制定关键性战略

优秀的差异化战略就是要分析当下的形式,以此来制定出解决现有问题的方法,在应对每个阶段的重大困难问题时候还能牢牢把握住市场外部的机会,同时形成一套独特的战略定位,并根据独特的战略定位进行连贯性的运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