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8

有非常多的现实中的例子让我们看到,其实企业在长期盈利的情况下,依旧会爆发出战略的失败,而这往往不是在通往下坡路时才发生的,而是“紧接着”在取得最高目标的时候才爆发出来的。往往这些管理者,当站在金字塔顶端的时候,就会开始行使一系列“无所不能”的特权,使得战略逐渐偏离原本需要发展的方向。虽然会有部分人在一开始时会表现出紧张,但这种不安往往是被期待掩盖住了。

 

同时在偏离战略发展的方向时,还是会被看上去“最佳绩效”、“最高利润”、“利润最大化”给欺骗,像国内的春兰、格力、海尔、比亚迪等均是在品类中已经做到最佳绩效时,开始偏离战略发展的方向。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甚至还包含了如“华为”、“格力”等目前看上去态势良好的企业,他们也正在做着偏离战略发展的事情,其中包含“华为做电脑”、“华为做汽车”,而“格力做冰箱”、“格力做风扇”、“格力做电饭煲”等事例。

 

这也验证了一句话,在商业竞争中,到处充满了诱惑。对于分心的人而言,要善始善终是很难的,唯有保持纯粹、减少贪欲,才能确保事业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上发展”。

 

而在短期效应不好的情况下,大部分的管理者会惶惶不安,正因为此举,才会表现出警觉的状态,因为他们深知此种状态决不能持续太久,否则会将他们拖垮。应该采取一些行动让他们尽快摆脱这种状态才是最佳的举措,即使自身不具备发明创造的能力,也时刻准备着要进行发明创造的相关活动,将全部的精力及知识投入到当下最需解决的事情上才是最佳的举措。否则,一切还是会回到原有的模样。

 

同时,在战略中还有一个比较容易犯的错误,或者说是致命问题。那就是仅仅依靠财务数字上的变动就对战略进行更改、妥协,那无疑对战略在整体上一致具有巨大的侵害性,换句话说,短期的盈利不代表战略受到侵害、而长期的盈利也不代表战略无恙。特别是存在极高的盈利状态时,对战略的负面性可能是以损害企业是作为代价的。

 

仅仅是追求财务上的更好,其实不需要战略也能够实现,因为低价策略与多元化与可以满足企业的这些基础需求。因为这些类型的企业明显更懂得让“资金流”看上去显得更强大,但事实上,他们只不过是金絮其外、败絮其中罢了。其中的缘由自然只有自己才知道。有许多实例可以证明,在专家型品牌与通才型品牌狭路相逢时,哪怕前者的资金流只有后者的10%,专家型品牌还是会获得胜出。因为前者可以确保所有的资金流都能够有效的应用在“这场决战”之中,而通才型品牌因为历史负担较重,需要兼顾的“子女”过多,总是只能将资源“平均”分给每一个继承者。自然无法确保自己在大多数大多数战役中能够获胜,而等待他们的也只有另一个选择了,要么退出、要么以失败作为结尾。

 

所以,通才型品牌因为身处于各个品类竞争之中,不免会在无意之间被轻易卷到泥潭里,如果无法及时从泥潭中脱困,那么就意味着逐步被被泥潭吞噬的境地。而专家型品牌所处的品类中虽然也充斥着艰难险阻,但由于自身“只以提供专业化服务”而赖以生存,自己需要做的只是将所有精力、关注点放在所在品类中就行了,那么在面临克服艰难险阻的同时,他们自然能获得更多的机会,这是与前者存在较大区别的地方。专家型品牌虽然存在较大优势,同样也需要作出一些牺牲,如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需要不断对所在品类进行长线的投资。也就是说,这段时间内它必须用大部分的净利润来换取一个有利的未来。而这也是通才型品牌、或者大部分企业无法做到的,因为在他们的认知里,是及时行乐、更是选择过好当前安稳的人生。

 

品类的发展也同样顺应了大自然的竞争秩序,用足够的资源为自己所在品类积蓄更大的力量,自然会换取到更多的回报。谁能够这么做,谁就能够坚持到底并获得胜利。所以通常是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虽然净利润与市场份额都有所增加,但财务上还是需要给所在品类不断的支持,以试图将品牌与品类价值紧密的关联在一起,进而巩固自身的优势、地位。所以也就造成了不断投资的局面,但这种投资是一种专业性投资、长远性投资,是以牺牲眼前利益来换取未来长治久安的有效选择。因为选择使用这种方式的代价很大、而且愿意这么做的人很少,所以也导致了这件事情存在非常大的有效性。尤其是当在专业化投资到达一定水平时,防御壁垒会自然而然的体现出来。

 

而选择以安稳度日作为竞争手段的企业,虽然他们也看中专业化路线(新品类活动)的发展潜力,也知道专业化路线(新品类活动)所能带来的巨额回报,但由于他们无法舍弃对当下净利的依赖,自然只能选择“继续留在舒适区”中了。或者可以说他们本身因为缺乏“品类价值”,只能从事着一些“低价销售”的工作,而当前净利就已经够少的了,如果让他们再将这些很少的净利作为长线投资,那么,我能预料到:“这几乎会要了他们的命”。

 

因为一开始贪图准入门槛较低就选择进行低价销售、同质化发展的企业,哪怕在遇到能够提高准入门槛“品类价值”时,也会犹豫不决,最终因为“自己这样了还能更好吗”而错失良机。而这一切,都是由错误的开局方式所引起。而我也已经预料到:许多人有办法找理由走进一个“看似好混”的圈子中,却没有办法为自己再找一个理由让自己“走出来”。这种人是非常可怜的,嘴巴上说想要发展、但脚步却不愿意挪出一步,甚至是半步。不愿意让自己干净利索的完全付出一阶段完整的时间,而换取到的确是:“只能在余生中惆怅度过”,也是非常可惜的一段商业经历,他们甚至连造船的勇气都没有,就试图征服这一片蓝海。

 

尽管短时间内他们可以过得相当舒适,但一旦发生危机,他们绝对是最先受到冲击的一拨人,而且,对于他们也没有未来可言。或许他们还自得其乐,并不相信自己的处境竟然已经糟糕到这个地步了,但如果你问他未来的企业怎么打算的时候,他会告诉你:“他有信心将企业做大做强(牵强的回答)”。因为未来是属于那些已经制定且正在有序执行新品类战略、专业化品牌管理者的天下,他们正在未雨绸缪中。或许他们已经找寻到了在品类竞争中的超级武器,而你,现在又有什么呢?千万不要是一堆“没有任何竞争力的产品”,这只会让你在众人之间显得“过于协调”罢了。

 

 

相关文章

2023-07-04

《新品类战略》第三章第5节:清晰的新品类战略

团队中经常用豪威尔环对品类中前三品牌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发现:位居品类中的领导品牌往往所具有的豪威尔环“数量最多”,而第二名次之、三名最少。由此可见,这验证了品牌在在豪威尔环上越完善,外部体系也越就越健全、所占据的市场份额与净利润也越能达到最大化。因为通过分析发现,豪威尔环中,每个环都具有独立作用,但在其他环的影响下,又呈现相互加强的效果。

2023-05-18

《新品类》第五章第5节:区分客户类型

决胜的原因还是与销售的专业化程度有关,由于销售长期服务于同一类型的顾客,已经掌握了这一类型顾客的兴趣、爱好、特点及可能做出的反应,能够快速的对这部分顾客做出的行动采取积极回应。且面对同类型顾客,销售也不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去再做适应,自然能够有大量的时间能够用以琢磨于如何服务好现有的顾客群体,自然能够与顾客产生良好的交流、共鸣。他们深知这类型顾客讨厌什么、反感什么、在意什么,正是因为销售投入大量的时间找到了如何与这部分顾客产生较强的粘性。

2023-02-27

《开创新品类》第八章第6节:常规性与非常规性

商业竞争所需要用到的是非常规性知识,这需要管理者花费大量的时间,就比如我在研究一个课题时,经常需要投入20多天的时间,而且还无法确保是否能产生成果,因为知识存在“先知性”,需要通过以往的资料作为参考,如果我们对某些事物完全陌生,那又如何发起对它的研究呢?

2023-09-11

《新品类战略》第五章第3节: 新品类定律(2)

有些企业虽然能够意识到战略对企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但是却选择“走假装很懂的路线”,而不是虚心请教,这样的经历也让他们将企业带入到了一个不利于发展的境地之中。因为这些企业虽然会承认战略问题是一项很重要的事情,但由于他们的高傲自满,总是将人拒于千里之外,而不会放下目空一切的态度用心去倾听睿智军师的建议,自然更不会有“三顾茅庐”的行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