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点,联盟及品牌同样会受到市场竞争的影响,就如同每个品类联盟的存在,只是为了对应品类及涵盖的品牌提供了相对小而精的专业化服务,进而为提高品类自身的溢价权,最终以品牌的形式获取到更多的利润。品类联盟采取的绝不是为品类提供大而全的服务,因为大而全往往代表粗劣、不精,正因如此,品类联盟的组建才能以风驰电掣般落地实行的,而行业协会的组建往往是“反复思考、多加揣摩、不慌不忙”的缓慢过程,至于何时将行业协会组建成功,在时间上往往是不确定的。
后者并没有意识到,当品类在发展上急需行业协会介入帮助时,行业协会往往是无法设身处地的进行思考,在行业协会中的这些人,他们主要的工作其实是面向内部的,所以当然无法站在品类的角度去理解市场外部的残酷及激烈状况,也无法理解“若对应品类在此战役中失败意味着什么”,最直接的是或许是因为这两者之间并非利益共同体,对应品类的前程与行业协会的好坏也并没有直接联系,所以还能要求行业协会做到什么程度呢?
另一点就是行业协会的生存方式对其自身定义,往往是以服务性质为经营根本,并非与竞争性质作为经营根本,这与品类联盟完全是相反的,品类联盟是依托于商业竞争,并且主动影响战争状况、控制对胜利的倾斜,从而获得自身所需的营养成分。行业协会的规模及性质显然他们逐渐失去了有效性,因为他们的服务规模太过庞大,而无法辐射到战场的每一个角落,正因为这些行业协会无法照顾到这些角落战场,也导致了这些角落战场的功败垂成。
究其根本,在于行业协会的本质并非依托于商业竞争,他们只是一个形象墙,为需要的人展现出固定化的一幕,所以也导致了行业协会在听到竞争号角响起时,无法与对应品类站在共同战线上,他们体会不到对应品类的善战、及一腔澎湃的热血。他们只是潜意识中觉得这与自己无关而不为所动,但对于品类而言,这其实是具有巨大实质价值的,因为这意味在这些环节中存在第三方支持上的缺失,少了对这些品类成长的陪伴时间,这些表面存在却实质腐朽的机构,当然是只能选择随之时光共同的流逝。
品类联盟只服务于自身所在的品类,所以不需要拥有超过自身所需的资源及支持,对于资源及支持在要求上也不高,品类生长所需的资源及支持主要来自品类中的盟友的供给,做到这一点,即可达到自给自足。这个圈子(市场份额)在一开始通常不会很大,大家都能够轻松、快速的融入且做到熟悉彼此,所以在关系层面并上不会需要额外投入过多时间。因为在组织架构较简单的市场中,通常会显露出分工责任明显、利益分配清晰等现象,这些点有益于品类联盟的快速筹建,也有利于为品类带来更多积极性的现象的形成。
这时候品类联盟只要稍加控制影响,就不会让品类竞争朝着敌对关系发展、也能将原本复杂激烈的商业竞争信息变得更加简化,从而有益于联盟带领各位参与者,将中心放在推动品类的方向上。需要注意的是,品类联盟的组建还有这些基本原则:“宜小不宜大、宜窄不宜宽、宜专不宜泛”,轻资产、优分享、重贡献是联盟的立身之本。如果未被这些原则,就有可能朝着相反方向发展,把品类组织架构堆积的越来越大、越复杂臃肿,激发出来更深层次、更复杂的关系,到时候随之需要联盟面临的,或许就只有拆分或者肢解这一条路了。
品类联盟的立身之本确认之后,接下来就是如何通过豪威尔环带来的帮助去实现第一桶金,然后在累计一定的基础之后,夺取四级品类的市场份额,再通过一步一个脚印,逐渐发展到三级品类的市场规模,这就是品类联盟这一群体清晰且单一的目标。从这点上看,新品类在一开始的时候,规模还很小,品类联盟内的盟友需要提高对新品类资源及支持的注入,就能够对于该品类的发展做出有效的帮助。
对于新品类的一路成长,通常需要品类联盟的小心呵护及持续关注,那么在新品类的发展就会明显优于单体抚育。相对比新品类的巨额投入,联盟组建的费用占比算是很低的了,联盟的存在其实也算是一种可以结识更多盟友、获得更多投资机会、吸引优秀人才、形成强大防御壁垒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另一点就是品类联盟因为利益共同体的原因,是极少发生一些不必要的事情,比如在行业协会存在:“挑剔品类的规模太小、对品类发展所需的资源进行限制、宣传力度不足”等问题。而品类联盟显然不存在这些问题,因为品类联盟的存在就是为了对品类提供所需的帮助,与行业协会在行事上有明显的不同。品类联盟对每个品类的作用是一样的,如对待一些势微、不重要的小品类尚且都有积极的帮助,更何况是对待一些势强、重要的大品类呢?
品类联盟的存在就像是保障了刘胜生下的百余个儿子在未来发展上都有较好的出路,让每一个想通过创新、创造性活动及新品类活动的参与者,都有一条可以通过公平竞争而走向成功的路径,而不至于那些寒门子弟初入商业竞争,就受到权贵、门阀的层层剥削,依靠在强权之下,还受到他人所制定的规则压制。
因为品类联盟的内部结构简单,一个小型的品类联盟往往只拥有数个至十余个盟友,数量不需要太多,有用的人存在于联盟之中能发挥多大的作用才是最关键的问题。少量且合理的盟友数量是确保品类有足够人进行维护的首要因素,如品类每天对于社会上的影响、社会上的作用、顾客对于品类的认知、新加入品牌对差异化的制定,这些都是联盟每天都需要处理的日常问题。当有人需要帮助并发出请求时,内部的响应也必然是快速热烈做出回应的。同时简单的组织架构也有利于每个品牌差异化的发展,换句话说,一个品类联盟只面对少数参与者,处理来处理区、无非就那么几件事情,这能不轻车熟路吗?